近年来,以快递、外卖等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快速发展,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党建重要阵地。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厘清“新”在哪里、“难”在哪里、“落”在哪里这三个关键问题。贵州省遵义市紧扣其发展趋势与特点,围绕“谁负责”“怎么建”等重点问题,实施“四新”工程,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机制建“新”,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针对新就业群体多头负责、责任不清问题,遵义构建“两新工委牵头、行业部门负责、街道社区兜底”的工作格局。着眼“统得起”,选优配强市县两级两新工委班子,明确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兼任工委副书记。将新就业群体党建纳入全市基层党建“总盘子”和考核重点。着眼“管得好”,健全成员单位动态调整机制,成员单位从16家增至27家,15个县(市、区)将多部门纳入,成立24个行业党委,制定《归口管理责任清单》。着眼“兜得住”,推动企业网点党组织应建尽建,将流动党员纳入社区组织生活,建立“1 + 1 + N”联系机制,夯实属地管理责任。
组织凝“新”,把完善党组织体系贯穿始终。紧盯新就业群体变化,精准摸排、优化建设、充实力量。全面排查精准底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摸排平台企业1222家、从业人员4.9万人、党员1438名。优化组织灵活建,按“区域相邻、业务相近”原则,建立党组织21个、流动党员党支部40个,选派40名党员干部任书记,健全“1 + 1 + 3”联系机制。建强队伍系统培训,实施“双培工程”,带动40余名优秀人员递交入党申请书。创新开展“书记讲给书记听”培训,推广“初心720”机制,推动党的理论进企业、平台、网点。
治理融“新”,把发挥有效作用贯穿始终。紧扣新就业群体特点,引导其参与基层治理。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等活动,设岗定责党员782人、承诺践诺党员634人,推广“820”线上主题党日。选树先进示范典型,发布“最美”征集令,选树80余名“最美”人员,播州区评选30余名“先锋骑手”。建立激励机制融入,开展“遵新同行”三年行动,每年安排300万元帮扶新就业群体,奖励参与治理和见义勇为行为。聘任59名网约配送员为食品安全“义务监管员”,引导2685名人员认领岗位,凭积分享受惠民服务。
服务暖“新”,把关爱凝聚贯穿始终。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与困难,优化关爱举措。政策集成优服务,联合多部门加强关爱,动员630名职工参加互助保险,补助24.42万元;走访慰问1204人次,发放慰问金15.4万元;1400余名从业人员获免费体检。诉求解决破难题,完善“四单”工作机制,依托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关键小事”1500余件,为司机申报的免费防癌保险金额达14万余元。阵地服务暖人心,打造300个暖心驿站,形成“15分钟暖新服务圈”,开发VR全景导航系统。赤水市划设50余个快递专用停车位,提升获得感和城市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