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党建网!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 繁体
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交流

“头雁”领航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25-07-18 来源: 浏览次数:

连日来,热浪翻滚,宝丰县李庄乡下丁村的新电网改造现场更显火热。2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叶子欣带着村民忙前忙后,盯着现场进度、修整沿线树木为后续装表送电清障。

这个乡村两级合力推动落地的重点民生工程,不仅可以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用电难题,还能每年节省电费40多万元。

“以前夏天不敢开空调,现在不仅这新电网马上改好,村里其他方面也是一天一个样,子欣这小年轻真中!”提起这位刚上任4个月的新书记,村民赞不绝口。

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里还是“软弱涣散村”。叶子欣上任后,带领群众清水渠、通水井、修村道、换路灯、改电网,改良板结地让良品生姜在村里扎了根……下丁村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从退役军人到“新生头雁”,叶子欣身份的转变,正是我市“头雁”领航行动的生动缩影。市委组织部聚焦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坚持统筹谋划与精准施策并重、思想铸魂与实战砺能并举,淬炼“头雁方阵”,以“头雁”奋飞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深挖精选,拓建头雁“人才池”

引什么样的“源头活水”?建什么样的后备干部队伍?我市大力实施“雁归工程”,把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外出务工创业者、本土大学生等9类群体列为重点“掘金”对象,大力选拔“五种人”,即对党忠诚,有“听党话、跟党走”觉悟的人;甘于奉献,有“热爱农村、心系群众”情怀的人;善于经营,有“带领致富、带动发展”能力的人;务实担当,有“干事创业、敢闯敢拼”劲头的人;遵纪守法,有“公道正派、廉洁自律”品行的人。

县、乡干部组成工作组,入村入户广泛走访党员群众,结合工作实绩、群众评价、年度考核结果、村集体经济收益等情况,对现任村党组织书记按“实干担当型、守摊提升型、优化调整型”分类评估,精准研判去留。同时,“下深水”摸排各类人员,利用中秋、春节等时机拜访回乡人才,并组织人员到外出务工经商集中地召开恳谈会、举办回乡创业扶持政策发布会等,打好事业、政策、感情留人牌,挖掘、动员各类人才苗子回乡任职创业,建立动态更新的乡土人才库。

去年以来,全市已对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本土大学毕业生2.2万余人,吸引近2000人回村。

7月17日,鲁山县仓头乡电商园里,蚕丝被的打包声和主播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负责人王麟懿指尖飞舞回复着客户咨询。

“去年营业额300多万元,今年会更好。”去年被乡党委书记“三顾茅庐”请回村的他,如今已是村党支部书记培养对象,正带着家乡特产“触网”腾飞。

“王麟懿不仅人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产业。现在农村就需要这样有学历、有头脑的年轻人。”仓头乡党委书记于海琴说。

我市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与后备干部逐一见面谈话,问基本情况看政治素质、问个人经历看管理才能、问发展思路看带富能力、问农村认知看群众情怀、问待遇诉求看任职意向。

市、县两级组织部门深入乡镇和涉农街道逐一“过筛子”,确保优中选优。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平均年龄40.2岁,大专以上学历占到68.4%。

靶向赋能,按下成长“加速键”

7月9日至11日,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示范培训班,聚焦后备人选“初上手、底子薄、经验少”的状况,突出务实导向,精心构建“理论授课+经验分享+研讨交流”的课程体系,为全市200名农村“头雁”后备人选“充电赋能”。

“这次培训坚定了我们投身和美乡村建设的信心,拓宽了推动乡村事业发展的思路。回去后,我们将结合自身特长、本村优势和群众需求,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带动群众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参训学员纷纷表示。

育才如铸剑,百炼方成器。为让后备力量快速成长,我市构建“导师帮带+系统培训+实战练兵+谈心谈话”四维体系,为“雏雁”丰满羽翼。

“双导师”机制是关键一招。由包乡县级干部、乡镇班子成员任“政治导师”,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任“业务导师”,“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带,实现政治导师引方向、业务导师教方法。

“如果不是李书记手把手指导,我不会进入状态这么快。”36岁的何俊鹤是叶县龙泉镇大何庄村后备人选,在业务导师、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李小闯的指导帮助下,成功从开封尉氏引进了两家大型室内门制造企业。

理论铸魂,实训拓能。市、县、乡党校主阵地联动,实行“市级示范训、县级重点训、乡镇兜底训”,课程涵盖创新理论、党规党纪、涉农政策、治理实务、集体经济发展等,组织、纪检干部登台授课,优秀乡村党组织书记“现身说法”。同时,市委组织部优选近200名后备干部赴宁波市奉化区、山东枣庄等地跟岗锻炼、观摩培训,沉浸式学习先进治理与产业经验;开办“领航讲堂”,邀请省内外“明星村党支部书记”传经送宝;举办电商直播专题培训班,着力培育100名“电商书记”……目前,全市已举办培训班130余期,培训村级后备干部1.1万人次。

急难险重一线是最好的“磨刀石”。我市将项目建设、矛盾调解、秸秆禁烧、集体经济发展等作为后备干部锻炼成长的“磨刀石”,设置项目专班、文旅发展、支书助理、网格治理等实践岗位,组织后备干部跟班学习、轮岗锻炼,列席村“两委”会议,帮助他们快速熟悉村情,融入村级事务。

同时,为深入掌握思想动向和锻炼情况,把脉适岗性和胜任度,包乡县级干部和乡镇党委书记每季度至少与后备干部开展一次谈心谈话,传递组织关怀、帮助解决问题、精准指导工作。目前,已开展谈心谈话5100余人次,全市村级后备干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1.2万余件。

用当其时,激活振兴“内动力”

“我知道,村里的‘一家之主’不好当,但我既然干了,就一定要干出个名堂。”这是36岁的郏县白庙乡团造西村党支部书记李孝兵立下的誓言。

这个自幼习武、曾担任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武术教练,转身当起了“基层当家人”。

2024年10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李孝兵打出了一套治村“组合拳”——召集“五老”调解积怨3起、绿化植树3800棵、硬化排间路1820米、铺设污水管道2000余米、清理寨沟1500余米、流转翻整土地50亩(1亩≈666.67平方米)发展集体经济……让信任缺失、信访频发、发展无门的“后进村”形象成为过往。

用人之道,贵在得时。我市立足实际、科学研判,针对经过培养锻炼、各方面较为成熟的人员,及时调整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坚持“扶上马、送一程”,设定半年的“过渡期”,延续导师帮带制,实现新老班子高效衔接,着力实现任职村信访数量、治安案件数量、安全事件数量、网络舆情数量“四降”和集体经济收益“一升”,确保“头雁”展翅高飞。去年以来,全市新调整到位的村党支部书记达108名。

这套“选、育、用”全链条机制带来的裂变效应正在持续释放:

37岁的李进超在外创业后返乡,经过组织培训,目前担任汝州市米庙镇风庙村党支部副书记。他以“乡村越野+”项目破题,打造的3条赛道短期内爆红,新建的爱心食堂正在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让曾经闭塞的丘陵山村蜕变为农文旅融合的网红打卡地。

舞钢市武功乡月盈村党支部书记王迅丽上任不到半年,积极争取专项资金45万元,打深机井7眼,硬化田间路1500米,疏通沟渠1200米,解决了高旱区农田灌溉、人居环境脏乱、田间路和沟渠不通等三大难题,并以固定资产入股形式,发展白玉蜗牛养殖,仅此一项实现村集体增收2.2万元。

42岁的退役军人曹松豪任鲁山县马楼乡宋庄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群众硬化道路、整治环境、盘活集体资产、复耕流转土地,推动村集体经济短期内增收7万元。

……

目前,全市村级后备干部新上项目526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800余万元。

头雁领航处,群雁正排空。5000余名后备人才如繁星散布,108只新头雁已振翅高飞。他们正带着群众让山货成“爆品”、古村焕生机、乡愁经济快速升温,在田间沃野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的答卷。